星期三, 十月 31, 2007

运动

一直都喜欢运动,从小瞌睡就少,这为我创造了晨练的条件,虽然有时会偷懒,可许多年下来也让自己从中获益良多。其实我一直都明白,工作忙、或者没心情等都是为了偷懒的借口,因为它们骗不了自己。前年因为《极限特工》又让我走进了健身房,是Vin Diesel给了我信心,每个人都明白一个健康的体魄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对于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

身边的一个朋友也一直都坚持锻炼,他的父亲也乐于此道。现在的周末忙得充实,工作压根儿别想来烦我,周六游泳或者打篮球,周日是羽毛球。我是打篮球出身,不过这项运动对参与者的要求较高,反而羽毛球这项运动更容易普及,大家都忙着准备行头,队伍也逐渐扩大。我打算把它扩充到10人就打住,每周运动完,大家一起AA聚餐,其乐融融也。

因为自己原来受过专业训练,所以深知基本功的重要性,打算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羽毛球的基本功练习资料,练习熟练后教给大家。运动的另一个要素就是坚持,长时间的坚持能够让身体机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协调性、耐力、抵抗力、步伐等都会显著提高。记得当年教练跟旁人说:打了几年球,往那里一站,看着就是运动员,这是长期锻炼的结果。我想如果我们把周末运动坚持几年,站在那里,也应该会有运动员的气质,再穿上运动服,就更有韵味了。

在健身房结识了一些朋友,在锻炼的时候互相有个照应,能够向更大的重量冲击。篮球和羽毛球也是一样,因为有了共同的爱好走到了一起,又因为这个爱好成为朋友。运动是一个创造缘分的平台,在这里没有身份的高低贵贱,也没有能力大小区分,谁的运动水准高,大家就推举谁。我看到一些做官的在羽毛球馆非常虚心的向教练学习,让我一下子有了信心。

父母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给了我们健康的体魄,别让一些不好的习惯侵蚀我们的健康。运动本就是这世上最好的医生,她让我们远离体弱,远离消沉,让我们不断的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迈进。

每天充满精气神的面对工作,照顾家人,欢笑着、享受着运动中的生命,想着都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儿。

星期二, 十月 30, 2007

挂念

虽然现在年纪已经不小了,可夏天生病的时候,还是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妈妈,向她撒娇。听到妈妈挂念的声音,病早已经不重要了,不过还是遵照她的嘱咐回家休息。于是很自然的见到了爸爸,他的颈椎不好,这也是第一次我回家没有给他买烟,我想为他的健康着想。

回家的时候,见到了舅舅,他已经脱离社会10多年了,小时候他是最疼我的,在我刚学会骑自行车的时候,舅舅就带我骑摩托,还告诉我会车灯、远光和近光怎么调。那时候同学们都快嫉妒死我了,即便是在梦中,我想我也会笑出来。

爸爸前几天做手术,妈妈打电话过来让我回家陪床,可爸爸却执意不肯,今天打电话给他询问了病情,爸爸的语气中流露出的是喜悦。那一刻,我也笑了。

时至今日,父母教给我的道理才慢慢清晰起来,有些惭愧。亲情和友情一下子变重了,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议论了,能够分辨出对和错了。当这些道理在生活中指引我的时候,我对他们的挂念就越来越浓,原来迁就他们是那么幸福的事儿。我庆幸自己醒悟的不算晚,还有时间尽可能的迁就他们,给他们幸福的同时从中获得幸福。

妈妈的文化程度不高,可她到哪儿都能够有许多朋友,大家都喜欢和她聊天,希望我能够学到她那么好的程度,将来也能够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并且能够得到大家的尊重,我还要把这些道理告诉我的下一代。平凡并不意味着虚度,这里仍然会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东西。

在这里写下这些文字,是因为今天打给爸爸的那个电话,我忽然非常挂念他们。

星期五, 十月 26, 2007

崇拜和喜欢

delicious blog是我最崇拜和喜欢的blog,至今为止仍然是这样,那种简洁至极的页面设计,看着都让人舒服,甚至有点儿陶醉,再配合精彩的内容(还要看你是不是del.icio.us的忠实用户),想不喜欢都难。至于崇拜,也是出于简洁的,今天关于blog的各种插件还有工具随处可见,但能将用户的留言放到右侧栏最上方的做法,我只在delicious blog看到,他们清楚的知道什么对del.icio.us才是最重要的。

还记得Twitter那简陋的风格吗?但它却做的尽善尽美,这和delicious blog完全重迭,在这里读者的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可它却从不给读者娇惯的机会,可能正是这样的风格,加上del.icio.us的忠实用户,他们就完全不会有出格的想法了。这一点很有意思,当Fans从喜欢del.icio.us到阅读delicious blog,完全是一种从心底而出的喜爱,他们不娇惯,反而会给del.icio.us提出非常棒的建议,当然还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

我对delicious blog的崇拜和喜欢让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和它保持一致,虽然设计不出那么精彩的页面,也没有那么多美学的讲究,可除了这种善意的简单,我别无他求。blogspot被墙,反而给我这个Blogger用户机会,能够在这里用另一个身份写字,反而有种更随意、更洒脱的感觉。

星期四, 十月 11, 2007

退一步,海阔天空

如今人们的工作压力大,时间也比较紧张,工作餐就经常在外面的饭馆吃。有的饭馆老板比较厚道,不管生客还是熟客,在分量和口味上都没什么差别。有的老板就爱偷奸耍滑,有时连熟客也不放过,依然会在分量上面做手脚,更别说生客了。

碰到偷奸耍滑的饭馆老板,通常会有三种办法应对:1.当场翻脸,指责饭馆老板的不是;2. 不做声,但决定以后不再光顾这家餐馆;3.客客气气的和老板说明这次的分量明显不足。

第一种做法显然不够聪明,我们是来用餐的,何必搞得自己一肚子气,影响了食欲呢?难道还等着老板给你加一份餐?其实选择这种做法的人不在少数,我就亲眼见过不少。对于这样的老板,对他发脾气不会让他以泪洗面改过自新,大吵一通根本于事无补。

第二种做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下大雨的时候,如果只有这家餐馆开着,肚子又不争气的咕咕叫,该怎么办呢?总不能跟自己的肚子过不去吧?凡事总有个例外,想开点儿,别和这种偷奸耍滑的人一般见识,老子先填饱肚子,回头让同事都别来光顾,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第三种做法比较聪明,成功的运用了心理战术。本来就经常光顾,因为这家老板找了个不错的厨子,可对老顾客缺斤短两就太不够意思了,客客气气的跟他说 清楚:下不为例,下次再看到你,他也同样会客客气气的补偿给你。做小生意的,难免有困难的时候,就像昨天晚上吃夜市,偏巧我坐的位置漏雨,笑着跟老板说帮 忙给换个位置,结帐的时候他主动免掉了我的零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嘛。退一步,海阔天空。

FeedBurner出状况有一段日子了,它的确是非常出色的Feed托管服务商,可谁让咱们一开始的时候没有用自己的子域名发布Feed呢。Keso的Feed地址变了,现在是:http://feed.keso.cn/PlayinWithIt,是用FeedBurner的MyBrand烧制的,有意思的是,在他blog右侧Subscribe to my blog下有这样一段话:

提示:使用下面“订阅到Google”的链接,中国大陆用户仍然可以正常订阅我的blog,我永远不会更换FeedBurner的RSS托管服务。

Keso也意识到了原先一味依赖FeedBurner在国内会有些不便,所以也用自己的子域名发布Feed,代替了原来的:http: //feeds.feedburner.com/PlayinWithIt这个FeedBurner提供的Feed。我们可以不用FeedBurner提 供的Feed,已经退了一步,但如果放弃FeedBurner,又有几个blogger能够做到呢?

在今年7月份FeedBurner的MyBrand服务完全免费后,我也用自己的子域名烧制了这个blog的Feed:http: //feeds.gongliang.com/gongliang,另一个是在FeedSky烧制的:http: //feed.gongliang.com。我的读者可以随意订阅其中的一个,不过为了省事儿,我只在blog页面中贴出了FeedSky的那个 Feed,对于一个blog而言,有一个Feed已经足够了。

Blogger的blogspot出状况的时间更久,但我还是坚持把这里每一篇post在那边也发一遍,随时都准备回到Blogger。我退了一步,希望能海阔天空。

Jaiku加入Google阵营

jaiku-joining-google

看到上面这个图释,我想大家已经非常明白发生了什么 - Google收购了Jaiku

Jaiku是一个类Twitter的互联网服务,不过它增加了聚合Feed的 服务,用户可以把自己的Flickr、del.icio.us、blog等Feed加入进来,在自己的Jaiku页面上形成一个丰富的信息集合。另一个我 比较喜欢的,就是它可以让用户对每一条信息进行评论,并且可以把自己不喜欢的信息标为Spam。

Google收购Jaiku,证明了类Twitter的市场价值和前景。Google一直都是尽量收购技术类型的公司,除了Youtube,几乎所 有Google的收购对象都是在快速成长之前就出手的。Twitter不适合Google的套路,因为它现在已经过于火热。不知道国内的类Twitter 服务是否有机会?

因为一直使用Twitter,在看到这个消息之后,Jaiku已经不能被正常浏览了,这多少为这一则好消息蒙上了些阴影,至少对于国内的Gfans 而言是这样。Google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一定会为Jaiku带来大量用户,也会为Jaiku带来更多的技术支持及互联网资源的支持。Google收购 Jaiku的消息一定会为类Twitter服务带来收购热潮,不知道Twitter会被谁选中,又会是怎样的价格?

Twitter开始测试信息下方的文字广告时,Jaiku在每一个信息的页面右侧已经添加了Ads by Google的文字广告。看来Google的确看好类Twitter服务以及它的广告价值。

我更希望看到Jaiku加入Google阵营后,会与Gmail、Blogger、Picasa等的融合,以及这种融合后所产生的效果,而这正是Google最擅长的事儿。

Blog Action Day

blogger认为自己应该有一个节日 - BlogDay,相关的介绍在这里。现在,又来了一个Blog Action Day,这个活动重新定了一个日子:每年的10月15日,每年一个主题,07年的主题是环境问题。BlogDay定的日子是每年的8月31日,旨在blog之间的互相推荐,有点儿类似当年的怪癖游戏。两个组织,两种目的,两个意义,都是为blogger而存在。

当年的怪癖游戏轰轰烈烈的在blog里面传递了一圈儿之后,现在几乎已经快被人淡忘了,游戏很难成为多米诺骨牌那 样经久不衰且经久流传的经典。如果bloggers在同一天里讨论同一个主题的事件,并且各抒己见,以目前全球blog的数量,一定颇为壮观,真知灼见中 不乏会出现一些闪光点。如果你一直关注互联网方面的blog,一定目睹过Google每推出一个新服务后在blog中触发的壮观景象,这和Blog Action Day的方式类似,都以某一个主题为讨论,口碑传播的力量下,类似环境问题这样的主题,又是大家都关心的,Blog Action Day的品牌将会很快被树立起来。这同样是blog的作用,我个人也更喜欢Blog Action Day的方式。

通过blog与读者分享心情、工作、经验和欣喜,如果可以的话,我更愿意传播公益的事情,比如Kijiji的公益联播就被我一直放在blog侧栏中,而它最适合的传播地点,就是blog。Blog Action Day所做的事情,就是公益的:

你也可以在博客上放上Blog Action Day的宣传横幅,或者捐献你一天的博客收入给你认为好的环保基金。

集众所能,每一年,Blog Action Day都会为相关的基金会做出一点儿贡献,我希望他们能够长久坚持下去,相信blogger也愿意对这样的活动做出自己的支持。如果愿意的话,就请在这儿注册你的blog,并为Blog Action Day做出一份贡献。

Kontactr - 帮你抵御垃圾邮件

blog的流行和Gmail的广受欢迎,让它们成了一对儿好搭档,把自己的Gmail地址做成图片挂在blog上。这么做的本意是好的,为了能让自己和读者更好的联络,但偏偏被有些居心叵测的人拿来利用,成了他们发送垃圾邮件的“助手”。

试用Kontactr有一段时间了,这是一个非常棒的E-mail联络工具,既能保护你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不被泄漏,又能让读者和你保持联系。

这里注册后登录,Kontactr会让你自己来决定你的Contact Page地址,比如我的是:http://kontactr.com/user/gongliang, 激活便可以开始使用。在Embed Widget(有Form和Ajax两种)和Buttons中,我使用的是后者。Buttons格式里,有文字链接、小图标和Kontactr大图标三种 样式,HTML Code和KPU Code两种语言格式供用户选择。我的blog用了HTML Code的Kontactr大图标:kontactrbig

Kontactr提供的服务的确非常棒,在这里,希望和你取得联系的人填入姓名、邮件地址、主题和信息内容,再填写随机图片中的验证码,最后点Send就可以发邮件到你的邮箱了。不过对于有附件要求的用户而言,Kontactr并不适合。

Kontactr也提供了“自杀”功能,点Close Account可以关闭服务。

你是哪一种链接标准

说到链接,我特别喜欢邦比快跑说过的一句话:链接就像金钱,只有流通了之后才会产生价值。链接标准是我个人为某些特殊链接下的一个定义:能够代表某一种标准的链接。这里的标准,你可以称之为行业标准,也可以称之为用户使用标准,而这个标准是被用于互联网中的链接上的。

今年的国庆长假在家看书,忽然想到的这个问题,觉得挺有意思。许多的bloggers都喜欢看书,看到精彩的书籍,就免不了要在blog上和大家分享一下心得。我也是从Google成功的七堂课的blog心得知道了老白说真话,并一直坚持不懈的订阅到现在。

对于《Google成功的七堂课》这本书,豆瓣就做到了对其实施链接标准,尤其是对于在blog里面和众人分享心得的blogger而言更是这样。老白在blog帖子里做的就不如阿北那么好,对于《长尾理论》这本书,阿北的帖子里不仅放了《长尾理论》在豆瓣上的封面图片,还为其加了豆瓣里的链接。其实老白也可以在帖子里为《Google成功的七堂课》增加相关链接,毕竟这个相关链接是豆瓣专门为图书和blog之间的应用而做的,豆瓣的这个图书和blog应用中的链接,就是blog对图书的链接标准。比如我看到了老白关于《Google成功的七堂课》的阅读心得,想再看看这本书的相关介绍和评论,通过豆瓣做的这个链接标准很容易就能找到,如果真的想买,马上就可以根据豆瓣的价位展示在最便宜的网上书店下单。

当然,豆瓣也可以考虑将老白关于《Google成功的七堂课》的那几篇帖子收录到这本书的评论中去,作为用户参考的关于这本书的评论。至此,豆瓣的链接标准可以形成一个互惠互利的环状并告一段落。

相对于不同的用户,链接标准会有所偏差。比如,将某一关键词的搜索结果用超 链接的形式放到blog帖子里,有的人习惯用Google的搜索结果作为链接,有的人喜欢用百度的搜索结果作为链接。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所有的标准都允许 存在偏差(误差),对于链接标准也不例外,所以当有偏差产生的时候,只要它是在我们的允许范围之内,都可以视之为标准的。

侧重点不同,链接标准也会有所不同。比如,一篇向大家推荐一件便宜商品的帖子,对于这件商品的链接会指向购物网站,而一篇向大家推荐一件好商品的帖子,会将用户的使用介绍、体会、技巧等内容的地址链接过来。前者是推荐大家购买,后者是要和大家分享商品的相关信息,它们的链接地址显然是不相同的。

链接标准里面,有许许多多各种情形下不同的分类,但最重要的是,它对用户有用,用户接受并会主动将它视为链接标准,从而让它为自己和别人更好的服务。

星期六, 十月 06, 2007

固定模式

这其实是一个挺矛盾的说法,小时候学算数的时候,乘法口诀算是一个固定模式,因为如果不能熟 记下,接下来的乘法和除法压根儿就没法学,可再往后,到了学应用题的阶段,一道题往往都会有不止一种的方法解答。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基本的东西是需要用 固定模式方便大家使用,但到了后阶段,就是在固定模式的基础上有了众多的演变和解答方法。

把数学中的这种经历拿到商业中,也是一样适用。比较基本的商业操作方法有固定模式可循,但到了真刀真枪较量的时候,迷茫的表情却多得数不清,或者说,到了乘法口诀这些固定模式都无法解答的阶段,会催生出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而其中能够获取胜利果实的,是极少数。

每一个创业者或者从业者都希望能够获取胜利的果实,但这通常都需要做到某一商业领域的高度集中和控制。比如柯达 几乎垄断了全球胶片生产,它在这个领域做到了高度集中和控制,所以它能够尝到胜利果实的滋味。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因为不同的领域,都可能会有这样的企业能 够做到高度集中和控制。这也成了现实社会中的一种固定模式,因为不论同行业中有多少竞争者,最后得到高度集中和控制的,就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

如果说高度集中和控制是每个行业都会出现的固定模式,那么在这个基础之上,就会演化出许许多多的解答方式。比如,这个高度集中和控制是不是会一直保持下去,能够保持多久,谁会是替代者等都是演化而来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答。

上面的几个问题可能我们马上就能回答出来,但有一些却没有办法清楚的做出解答。

柯达公司在胶片生产行业做到了高度集中和控制,但数码相机的普及对它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这就好比当年的录音机和碟机的争夺一样,所以柯达必须进入数码相机生产商的行列,即便目前它的数码产品并不像它在胶片行业那样位置显赫。

IE击败了Netscape和Opera,在浏览器市场中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份额,不过Firefox却是我使用了3年的浏览器,在我眼里,Firefox就是我的,它比IE要好过百倍。现在,Firefox在全球浏览器市场里已经超过了11%的份额,并且仍然在稳步上升。

数码相机和Firefox都是在高度集中和控制这个固定模式中演化出来的解答,我们当然可以把这些都看作商业发展过程中的固定模式,或者,你还可以 为数码相机和Firefox来做出演化解答。被固定模式化的东西,可以成为后来人简单使用的工具,就像乘法口诀一样,如果我们把2007年之前的商业发展 都变成固定模式,那么,2008年开始,之前的可简单使用的乘法口诀式的固定模式就会为我们带来价值,所以即便是到了今天的信息化时代,乘法口诀这样的固 定模式(简单使用的工具)依然对我们有价值。

当某种商业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有另一种替代品应运而生。强大的背后往往是更多的纰漏,强大在更多的时候意味着停滞不前,当强大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民间的力量就会显现出来,并最终战胜这种“空前的”强大。

Facebook应该是个多国部队

Facebook推出F8平台后,它就一跃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不断的有关于Facebook的报道和评论出现,而Facebook的身价也一路由10亿美元上升到现在的100亿美元。今天又传出Facebook将推出非英文网站的消息,不知道Facebook的身价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在Facebook还是个纯交友网站的时候,我就注册了,可里面全都是讲E文的用户,和他们在一起很难打成一片。后来F8推出后,就不断的有国内用户添加我为好友,出于礼貌都一一做了回应,可整天在E文的网页上,觉得还是在别人的世界里,很难找到自己的感觉。在Facebook正式向Google与Yahoo!开放用户资料之后,Facebook已经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了。当初还有人对Facebook欲做下一个微软持怀疑态度的话,现在,你可以收起这份怀疑,睁大眼睛看Facebook的演出开始了

F8平台运行一段时间了,这个时候,Facebook的用户数量一直在不断的增大,通过站内消息等手段增加了用户间的黏度,而Facebook恰恰选择了这个时间开始进行非英文网站的工作,无疑,它要做一件很大的事情,可能大到我们很难想象的程度。MySpace之所以选择了推出多语言版本,是因为它需要保持持续的用户热度和曝光度,现在看来,中文版的MySpace并不像美国的那个MySpace那么火热。也就是说,多语言版本的推出,未必能够让自己保持高增长和高关注度。

我们回顾一下Google的产品和服务就知道原因了。Google Reader在改进了两次之后,就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RSS阅读器了,中文版的推出也是最近才发生的事儿。但通过FeedburnerFeedsky的 数据查询可以看到,Google Reader一直都是订阅用户数最多的阅读器,而在这之后,Google才会考虑推出多语言版本。也就是说,先得到用户的肯定,然后再着手多语言版本的推 出工作。当年的Gmail也是一样。看似MySpace也是这样做的,但其实它们的做法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MySpace把推出多语言版本网站当成了自身的新产品,而Google的做法却是的的确确的用于新产品身上。对于老用户而言,中文版的MySpace不如英文版的MySpace(就像我始终认为谷歌不如Google一样)。

Facebook的多语言版却有着巨大的意义。你想想看,如果把一个个的中文应用搬到英文的Facebook上面,使用的大部分仍旧是中文用户,而 这部分使用的中文用户中,又或多或少的因为语言问题拒Facebook于门外。如果有了全中文的Facebook,在其F8上出现的所有中文互联网应用, 目的非常明确,就是面对所有中文用户,我想投入其怀抱的中文用户一定会成倍增长。至于国内Facebook的模仿者是否会成为中文版Facebook的对 手,我个人认为不会,因为模仿者的品牌效应远不如Facebook那么大,在可信度等方面更不具备可比性。所以,中文版Facebook+中文第三方应用会是个非常厉害的家伙,它对高端用户的吸引力一定不小。如果你还是不明白,就看看Flickr推出多语言版本后,是否更受欢迎就知道答案了。

对于研究Facebook的爱好者而言,多语言版本的Facebook也将研究工作的难度降低,或者可以看作是一个本地化的典型案例来看待。如果当 初Facebook推出F8平台被视为微软的竞争对手,那么现在多语言版本的Facebook就像英文版Windows和中文版Windows一样更具威 力,它能让更多的用户体验到Facebook的魅力。

把应用和传播交给那些想象力丰富的人

人们上网一般都会做什么?浏览新闻、收发邮件、查找信息、搜索资料,还有聊天和娱乐等等。比如,访问Hao123的人,目的就非常明确,就是为了上去找到自己需要的网站,初级用户大多都会选择类似的方法找到自己要访问的网站地址。

在互联网迎来了Web 2.0时代之后,用户对于互联网的使用变成了另一种方式,能够主动的控制自己的内容并与别人分享,即便同样是浏览新闻,习惯了Web 2.0的用户更习惯于用一个阅读器来订阅自己需要的Feed,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并在阅读的同时将好的信息分享给其他用户。

对于同一个网络应用,总有人能玩儿出个性,玩儿出与众不同,这些用户是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人,如果能够把应用和传播交给他们,对自己和自己的用户都将会是一件美妙的事儿。

Twitter无疑是一个特别好的例子,不仅让用户喜欢上了它的服务,还让更 多针对API开发后,丰富自己功能的网站受到了用户的喜爱。有人把这里当作一个公众聊天室,有人把这里做成自己每一篇post的自动记录地,还有人把 Twitter当作一个公开的E-mail来使用。Twitter的应用和传播正是靠着大量有丰富想象力的人的作用,一下子火了起来。

Google Notebook也是一个不错的例子,你可以把它当作自己的网摘使用,也可以把它当作在线协作的办公产品,如果你想,还可以用Google Notebook做GTD时间管理。这些,都要看你的想象力是否足够丰富了,当你发现一个非常棒的应用之后,千万别忘了通过blog告诉大家,这会让你备受关注。

在今天这个浩瀚的互联网服务当中,有许多服务可能都会被你选中,但一定要选择那种能够带给你想象力的服务,因为只有这样的服务,才能让你得到最大的收益。

Tag的应用

最早接触到Tag这种表现形式,是在使用Del.icio.us的时候,慢慢地越来越多的网站都开始以Tag的形式取代原来目录的形式,只不过在不同的网站中,Tag的叫法不同。比如在Gmail里面,它被叫做“Lables”。不过不论叫什么,Tag这种新的表现形式被越来越多的用户喜欢,它也变得越来越流行。

接触了这么多年的Tag,总结了一下,主要的应用有这么几种:

以人名来命名的Tag

经常会在Keso、王建硕等blog中发现精彩的帖子,无论是通过Del.icio.us收藏并推荐给我的读者,还是通过Google阅读器的共享分享给大家,都会给帖子加上Tag。

如果帖子是以介绍某个网站服务的,倒是比较好加Tag,而类似评论这样的帖子,并且立场标新立异的,就很难加上合适的Tag。后来干脆,就用他们的 名字来为帖子加Tag,在我的Del.icio.us和Google阅读器推荐中,有时会有以Keso、wangjianshuo等来命名的Tag,别大 惊小怪,这是一种方便我很快找到收藏的方法。

以“:”或“-”来具体化的Tag

为了快速找到收藏中的文章,还需要为Tag做一些细化工作。比如,Keso的谋篇帖子是说Google的,而另一片帖子是说百度和Yahoo!的, 我的做法是,在“Keso”的Tag后面用“:”或者“-”来让它更加具体化,于是就有了Keso:Google、Keso:Baidu、Keso: Yahoo!这样的Tag,我对自己的这个创造非常骄傲(虽然可能有别人早就用过了),但我仍然感到非常骄傲 ;-)

动态的Tag

Flickr的用户对这个叫法应该不会陌生,因为在Flickr的Tag页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大小不同的Tag(Wordpress的Tag也是动态的Tag,在我的blog右侧栏中就可以看到),用最直接的方法告诉读者哪些Tag最活跃,哪些Tag最沉默。

目前,我最主要的Tag应用就是以上几种,如果你还有更好的应用方法,不妨告诉我,并且分享给大家。

Yahoo! Photos换Flickr Pro

将Yahoo! Photos中的照片全部导入至Flickr,获得了Flickr Pro的服务。

Google几乎没有收费服务,所以整合账户至Google,不会有什么额外奖励,只是你最常用的那个Gmail地址将不再像其它E-mail地址那样换来换去了,因为每一个Google服务都需要用这个Gmail地址和密码登录、开通。

如果你从来没有体验过Flickr Pro服务,就把你的Yahoo! Photos导入到Flickr,然后你就会体验到Pro服务。

如果你也在Web Startup行列

昨天在豆瓣上选书,发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小组,顺着小组给出的链接找到了UCDChina,顿时有种如获释宝的感觉,但是blog的页面就让我喜欢,剩下的就是一篇一篇的阅读(在阅读前,先订阅了这个blog)。

白鸦的大名早就听说过,但在我们这个西部城市里,找到这样的人物的几 率为零。硅谷是美国IT创业公司的乐园,除了有良好的氛围,最重要的是这里有大量的IT人才都聚集在这里。与西部相比较,国内的优秀IT人才都集中在北 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城市,所以,虽然西部地区的运营成本更低,却无法吸引优秀人才过来,这就形成了这边最大的瓶颈。

在天下无贼影片里,葛优的一句台词是这样的: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在选择人员方面,我比较倾向于使用刚从学校毕业的,我看中的是他们的可塑性。既然这里没有一流的人才,那么通过培训来让团队中的成员具备一定的高水准,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UCDChina是个非常专业的blog,通过blog将心得分享给大家,里面每一篇文章都非常精彩,如果你也在Web Startup行列,推荐看看。

火车票搜索

自从Google让搜索引擎成为流行的引爆点之后,那个小小的搜索框就已经具有了极大的功能,可以用来当计算器用,可以查询天气情况,可以查看股票信息等等。做垂直搜索的酷讯最早推出火车票搜索服务,百度有火车票吧,现在雅虎也推出了雅虎火车票搜索服务。看来小小的搜索框又将多出一项功能,那就是火车票搜索。

火车票搜索服务在国外可能并不显得那么重要,但在中国,它的确是一个需求量很大的服务,而且淡旺季明显。火车票搜索服务主要针对的服务对象是高校学生,互联网在他们中最普及、最容易被接受,另一个服务对象就是异地打工的人,而其中绝大部分人会选择火车返乡。

但我在使用雅虎火车票搜索查找车票信息的时候,发现它其实并没有解决我的实际需求问题,比如张三手里有两张我要的票,但火车站的售票大厅有多少张雅虎并没有告诉我,并且随着信息社区的发展,目前国内的信息社区并没有一家独大的局面,也就是说,雅虎火车票搜索结果指向的本地宝并不是最大的信息社区,这也说明雅虎火车票搜索并没有提供给用户最全面的搜索信息。另一个用户最关心的问题是,火车票搜索服务会不会成为票贩子们的乐园?

怎么和别人不一样

看到《杀手Google和迷茫的抓虾》这篇帖子的时候,想起了Web创业的10条戒律中的第2条:要记住很多人都在做着跟你一样的事情,而其中一个是Google。在RSS阅读器市场中,Google阅读器上线时间算比较晚的,而且刚上线那会儿并不怎么受青睐,也是在后来慢慢地改进之后,才真正迎来了大量的用户。Google阅读器做了和BloglinesRojo同样的事情,但却在很短的时间里成为了最受欢迎的RSS阅读器,除了品牌影响力,我想更多的应该归功于Google阅读器的开发团队,在上线初期并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力挽狂澜的夺下了RSS阅读器兵器谱第一的排名。

“寻常的事情你同样可以做得和别人不一样”,Google阅读器正是这样的产品,但这句话绝对不是让你脱离开用户的需求,一味的追求“和别人不一 样”。腾讯当年做了和ICQ同样的事情(或者说是模仿),但与ICQ相比,腾讯的产品显然更适合国内用户的需求(和ICQ不一样),加上恰当的时机,所以 腾讯的成功就显得是必然的了。

在国内互联网里,几乎能够找到每一个流行的英文网络服务的“中文版服务”,它们在做着和别人同样的事情,但在“做得和别人不一样”这个环节上,就显 得苍白无力了。原因很简单,别人在刚开始的时候就意识到会有人模仿,并且已经执行了相关的措施从一定程度上防止copy者偷走最核心的东西,商业模式也在 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我们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三的情况下,偷走了别人最简单的部分,却不知道该怎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做得和别人不同,至于商业模式层面 的差别,就大的离谱了。

其实我们国内有个腾讯这么好的老师,在做和别人相同的事情的时候,先研究一下腾讯的做法,再推敲一下自己的做法,把其一、其二和其三都搞清楚,再上手不迟。在怎么和别人不一样这个问题上,网站设计者的眼光是一方面,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符合用户的需求。

网络服务本就没有高低之分,有的只是开发网络服务的人之间的差距。

QQ日历

QQ日历上线了,它是基于互联网的管理个人事物的桌面工具,主要功能有:分层次日历管理、多界面设计、多样化事件设置和数据随QQ号码迁移。软件为4.39M。

对于各项网络应用而言,QQ基于客户端的互联网服务应用,对于国内用户而言,无疑是最方便的一种,网络硬盘、QQ空间、QQ游戏等,都能够直接登录 并使用。从目前腾讯为用户提供的服务来看,它是国内最倾向Web 2.0服务并最快提供给用户的企业之一。同时,腾讯也是向用户提供Web 2.0服务最多的互联网公司。

安装后,也会像QQ客户端那样提示你选择登录模式:普通模式和网吧模式。有趣的是,它也可以像QQ那样帖边时自动隐藏,不占用桌面视图的位置。客户端的界面设计也紧贴时下的流行元素,让年轻人非常喜欢。QQ日历还可以与好友共享,在设置里面能够找到共享方面的内容。

估计腾讯不会像Google那样大方,把手机短信的提醒功能免费提供给用户,虽然这一功能还没有上线。如果日历对于一些朋友而言,很大程度相当于工作或者生活安排和计划,那么QQ日历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可以一直存在于你的桌面上。

日历的窗口中的选项,还是有点儿模仿Google日历的嫌疑,在点日历旁边那个按钮的时候,就会看到和Google日历类似的选项。

讨论和步伐一致

在一个新项目的准备阶段和初期策划阶段,讨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几乎每天大家都在一起不断的讨论着各种问题,设计方面的、程序方面的、线索方面的等等,而且我们的讨论不定时、定量的,任何一个人有问题,都可以直接找到相关的人员随时展开讨论。

步伐一致无疑是整个团队中的绊脚石,因为始终保持步伐一致的人并没有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而只是在简单的随声附和,对于这样的人员,最好将他请出团 队。讨论的时候,没有上下级关系,没有“官大表准”的道理,有的只是大家相互间的逻辑思维的碰撞。这些对于一个创业团队而言,尤为重要。反过来看,如果一 个团队中大部分都是步伐一致类型的人,那这个团队离解散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在一个项目中,必须有一个挑头的人,但不是说他就什么都精通,他最重要的作用在于为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争取项目所需要的更多的资源,甚至他可 以对项目不甚了解,这些都无关紧要。一个项目的启动,需要整个团队保持一致,在经过前期激烈的讨论后,大家都会清楚的知道,下一步,我们要向哪儿走、怎么 走。如果都是步伐一致的人,挑头的那个人可有得累了。

让整个团队的成员都活跃起来,讨论起来。这才是一个团队最基本合格的标准。

马云的平台战略

阿里巴巴是个B2B的平台,支付宝是个第三方支付平台,淘宝是个C2C平台,刚推出的阿里妈妈依旧是个平台,它是个Web广告交易的平台。从前面三个国内知名的网站能够看出,马云其实是一个电子商务的平台策划高手。刚推出的阿里妈妈在中文blog圈受关注的程度挺高的,这儿这儿都有相关的详细介绍,后者的blog页面上则主要以阿里妈妈的广告为主。

说到blog广告,最先入手这个市场的是Google(Google AdSense),百度则定位在较高起点的网站市场。阿里妈妈在这个时候进入Web广告市场,挑衅的味道十足。在刚推出的时候,我就注册了阿里妈妈的用户,并且将代码贴在了blog上,可效果并不那么好。根据大部分blogger的反应,也都说买家太少,所以阿里妈妈推出推荐活动是顺理成章的事儿。其实仔细阅读要求,会发现那20块钱并不那么容易赚到。但之前有了阿里巴巴和淘宝这两块成功的大招牌,blogger们跟随阿里妈妈的步伐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使用阿里妈妈的过程中,我还收到来自阿里妈妈的客服人员的电话,告诉了我定广告位价格的方法,是PV/52左右的价格定位方法。这一举措还是挺温 暖人心的,至少阿里妈妈对每一个用户都是比较重视的。这一市场已经有了Google和百度两大高手,但相信它们无法完全吃掉这么大的一块市场,百度的定位 就给了阿里妈妈很大的机会。

阿里妈妈以一种比较新颖的形式推出了Web广告交易平台服务,只是在初期推广比较尴尬的时候,有了一种更大力的推广。如果只是这样进行下去,阿里妈妈从交易平台到支付平台都有了,但如果市场对这种方式不大认可和接受的时候,马云这个策划大师将会怎么样改进阿里妈妈呢?

Google Custom Search有了新功能

昨天收到了主题为Google Custom Search Update:Business Edition,and Custom Search on the fly的Google发来的邮件,关于Business Edition的介绍在这里这儿是Custom Search Engine on the fly的地址。

新增加的Business Edition是一个收费的服务,这是Google搜索服务商业化的一步棋,也可以看成是Google面向企业提供的收费搜索服务。在Google的邮件里介绍,Salesforce最近开始用了这一服务。

现在登录Google Custom Search Engine就能够看到Business Edition,其实这个功能主要还是针对商务网站的,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收入较高的blog使用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