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九月 20, 2007

期待真正的后PC时代

每一个互联网公司推出自己的网站或者服务之前,对自己的决定都是信心百倍和坚信不疑的,但往 往到了实施阶段会发现实际情况并不是那样。在PC的Dos时代,就知道了KV200是杀毒软件,用于查杀PC中的病毒。随着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多,病毒也 呈正比关系增长,于是我购买了江民公司的KV300,在当时杀毒盘还是一张3寸的软盘。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病毒几乎无处不在,U盘中可能会存在病毒;QQ、MSN病毒;E-mail中可能会有病毒;网页中可能会有病毒;局域网中的任何一台电脑中毒,都可能会导致整个局域网内的电脑中毒。不装防火墙不敢上网的确是目前网络用户的一大顾忌。

微软在XP中加入了防火墙,效果并不明显。国内也有实力较强的专业信息安全类型企业,比如北京江民新科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他们的产品都在为用户抵御病毒方面做出过非常大的贡献。不过碰到新病毒,这些杀毒软件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360安全卫士是我电脑中的常用软件,除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它也非常乐意参考用户的意见。比如在对付流氓软件方面,哪些软件用户给的评价高,哪些评价低,根据这些评价,用户们基本都能够判断出自己电脑中的软件哪些是流氓的,哪些是不流氓的。

雅虎天盾的推出,标志着这个全球最大 的门户也开始着手为用户提供专业级的信息安全服务,并且这一服务是免费的。互联网新贵Google也在使用自身的技术为用户提供信息安全服务,比如在搜索 结果中,Google会告诉你,哪些网址是不被她信任的,从而达到为用户提供安全搜索结果的服务。

抵御互联网病毒是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事儿,虽然每年都有巨大的资金投入来做这件事儿,可每年仍旧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受到病毒的骚扰。我期待着真正的后 PC时代的到来,因为到了那个时候,我就不需要硬盘来存储数据了,所有的数据都在服务器上存放着,相比自己电脑的安全度,我当然更相信Google能比我 做的好无数倍,到了那个时候,Google会替我做数据备份和安全维护的。

真正的后PC时代,真好。

Google Docs的三剑客齐了

随着Google演示文稿的上线Google Docs的三剑客就到齐了。如果说当年收购Writely预 示着Google要和微软争夺Office市场,那么今天,Google的SaaS战略已经正式启动了。这将是有史以来最大的Web对PC的战役,也是微 软有史以来面临的最强有力的挑战,一个是互联网的头把交椅,一个是软件业的头把交椅,坐这两把椅子的人,将各自指挥自己的队伍,进行一轮精彩的对决。

其实微软也一直非常重视SaaS,只是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总在敲边鼓的动作,而每每Google一出手,就能直接挠到用户的痒处,得到用户的追捧,同时这一挠,也挠得微软坐立难安。

作为一个普通用户,前几天工作中就碰到了许多问题,都是有关微软Office的。我的机器里安装的是Office 2007,其他同事还在用Office 2003,他们发给我的文件我能打开,可我做的文件他们就没办法浏览了。

如果现在评论谁好谁坏还有些为时过早,但有一点是能够肯定的,微软和Google在现阶段,仍然是定位用户群有所不同。微软定位的是大多数用户群, Google初期则定位在高端用户群上。还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将来的大趋势,一定是Web Office取代PC Office。如果说之前我使用Google Docs还有些顾忌,那么现在,顾忌的恐怕只有网络速度这个问题了。

如果说之前的Google Docs是个顺手发布blog帖子的地方,今天,Google Docs已经完全可以代替我计算机里的Office了。这里会是我整理、查找、制作文件的第一地址。

面对离线版Gmail,你会犹豫吗?

早上在新浪科技互联网频道看到了这条儿新闻:传谷歌将推离线版Gmail挑战微软Outlook。对于这类新闻我一直持相信的态度,就是已经确信它的存在了。前一段儿时间我还在研究Outlook和Thunderbird,但因为许多功能和Gmail不匹配而放弃使用了。现在,关于离线版Gmail的消息传出来了,我想这对广大的Gfans而言,是个好消息,谁能保证自个儿一直在线呢?

除了搜索,我认为Gmail是所有Google服务的领头羊,在相当大的程度上,Gmail就是Google账户。在Gmail得到了极大的认可后,Google当然不会放弃“入侵”用户桌面的机会,从Gmail NotifierGoogle桌面,Google一直用自己独特的技术和产品服务寻找着进入用户桌面的机会。而通过Gmail进入用户桌面,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在使用Outlook 2007的过程中,由于要下载Windows Live桌面搜索,所以我放弃了Outlook 2007的使用。同样的问题如果存在于离线版Gmail中,我想我不会因此而放弃使用的,Gmail的商务性并不那么尽如人意,离线版Gmail应该会在 这方面有所弥补,另外,Google CalendarGoogle笔记本等功能应该也会添加进来。不能说Google Calendar、Google桌面、Google工具栏等工具不好,但Google不能指望所有的用户都能够准确的找到它们并开始使用。

离线版Gmail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因为可以将桌面应用软件一并捆绑到离线版Gmail软件中,从而实现一步到位的目的。

当然,Google不会忘记自己的优势所在,她仍然会继续发挥自身Web方面的想象力,Gmail等广受欢迎的产品的Web功能仍然会得到持续的改进,并不断推出创新产品,迎合更多用户的使用需求。

面子问题?!

门户在Web 1.0时代是毫无疑问的主角,尽管它们曾经历过泡沫,但最终,门户们还是屹立至今。以Yahoo!为首的门户们,在不断增加为用户提供的网络服务,即便是到了Web 2.0时代,它们依然占领着大多数互联网市场。我写过一篇《需要面向的对象》,其实就是在说门户们已经应对不来犹如潮水的Web 2.0了。尤其是在用户已经习惯于向代表Web 1.0的门户们索取的时候,一部分用户已经涌向Web 2.0去主动为它们贡献内容了。

就拿前几天雅虎推出的路客为例,除了在雅虎搜索日志上看到这篇post提起了这事儿,我几乎没有在我所订阅的blog中看到相关报道,而如果同样的事情由Google来 做,就会截然不同。Yahoo!已经在非常努力的改变来适应Web 2.0时代了,可结果却出人意料。过了1年多的时间,Yahoo!才费尽周折的将收购的Flickr整合过来,而这样的事情在竞争对手Google身上, 是不可想象的。Yahoo!的用户认可度在Web 1.0时代无可否认,可在如今,却到了这样的地步。

今天出了这么一个好的Web 2.0服务,Yahoo!们要抽出人手迅速推出相关服务来应对;明天或许又有了另一个不错的Web 2.0服务,Yahoo!们依然要费力应对。这中间就存在几个问题,用Web 1.0的领袖来做Web 2.0的产品和服务,技术上或许不存在什么差距,可意识和方式上面的出入却是非常大的;另一方面,Web 1.0和Web 2.0公司的着眼点也有着天壤之别,Web 1.0是要让更多的用户来自己这里开始互联网应用,而Web 2.0却只是为了满足更加挑剔的少部分用户,如果你高兴,还可以将这个网络应用原封不动的搬到自己那儿去。

对Yahoo!们,用户更加习惯向它们索取,无休止的那种,而一旦其中的任何一个网络服务出了任何差错,用户就会投去怀疑的眼神。Bloglines的水管工和Flickr充满想象力的应对宕机的方法,Yahoo!们要去怎样抽出时间和精力想象呢?Web 2.0之间存在的差异尚且这么大,让巨大的Web 1.0如何做到尽善尽美呢?让一群已经习惯了一种思维方式的人马上去适应另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恐怕“时间”这味良药也无济于事。

新的网络事物出现,必定会吸引去大量的眼球,总不能让用户一辈子守着电脑去看新闻、收邮件吧?RSS和Twitter就 是两个全新的网络事物,它们又怎么会不吸引眼球呢?而且,它们吸引过去的,都是比较高端的用户,这部分用户,恰恰是互联网中最有价值和发言权的用户。我从 来都不怀疑众多的blogger将会取代新闻网站的那些专业编辑,无论是从即时性还是从专业性,他们都丝毫不差,所以,blog这个新事物从开始的吸引眼 球,到现在的脚踏实地,新浪也不得不改变blog在网站首页的权重

其实,Yahoo!们的平台要比Web 2.0大得多,仅是E-mail用户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可它们却很少重视这些最本分的用户的感受,Gmail的 推出点醒了大家。其实Gmail的用户数量一直是靠原有的那拨老用户的力量发展壮大起来的,Google一点儿都不担心用户数量这个根本问题,而 Gmail的推广方式至今仍然是个传奇,并且被广大的Web 2.0企业所崇尚着。结果证明了,Google的策略是对的,所以她最终赢得了用户的心。

Google并不是一味的、刻意的去抓用户,而是让用户自己主动围过来关注自己,从关注到成为忠实用户,Google很快就能够实现,这正是 Google聪明之处。门户的处境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危机,大把的资源仍然被门户们掌握着,如果他们愿意,还是非常有机会重新赢回用户的。

做唯一能让用户记住的那个

在StarBucks喝咖啡的时候,和朋友聊关于StarBucks的话题。他每天早上从家里出来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到楼下的StarBucks喝咖啡。所以,和他聊有关StarBucks的事儿,应该是个不错的对象。

对StarBucks的咖啡迷恋到如此地步,恐怕不多见。他给我的理由是,喝惯了StarBucks的咖啡,别人给他冲速溶咖啡,他根本喝不下去, 只有这儿的咖啡是最棒的。StarBucks进入我们这个城市,我第一次来这里喝咖啡,恰巧也是这个朋友带我来的,当时喝的是“本周推荐”,是黑咖啡,以 后我到StarBucks喝咖啡,也一直都是喝本周。

能够每天都来StarBucks喝咖啡的人不多,用他的话来说,StarBucks提供的是一种宽松、舒适且无差别的服务。店里面的桌椅,你可以自己调整位置;你也可以什么都不要,在这里歇歇脚;不论顾客的身份、地位、年龄,服务员都会说:对不起,请您到后面排队。

这个朋友去过的地方,只要有StarBucks,他都尽可能的抽出时间去喝一杯。问他原因,朋友解释的头头是道:当你闭着眼睛想东京所有的咖啡馆,唯一能想起来的名字就是StarBucks。这就是与众不同,这也是它能够持续保持增长的重要因素。

在网络中也是这样,Google是我在搜索时第一个想到的,Gmail是我最经常使用的。即便现在Yahoo!不太景气,可它仍然是互联网中最响亮 的一块招牌,尤其是在门户网站中,它仍然是用户第一个想到的。类似这样能让我们想到的例子非常多,它们都是与众不同的,起码是在你眼中与众不同的。与众不 同接下来,就是唯一能让你记住的那个。

星期三, 九月 12, 2007

读书百遍

第二遍看Keso翻译Evan Williams《Ten Rules for Web Startups》的那篇《Web创业的10条戒律》的时候,我把它抄在了随身带着的本子里,方便有时间的时候拿出来翻阅,或者有类似状况发生的时候拿来参照。随着翻阅次数的增加和参照面的增多,我对Evan Williams的这10条个人经验所得就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10条宝贵的经验要比看许多书本能得到更多,尤其在目前我的状态下更是这样。因为我参加了公司创业的项目,恰好这个项目是和Web息息相关的。我 打心眼里感谢这两位,通过blog这个个人发布工具,把这么好的经验与全世界分享,尤其是对于我这样的创业新手,显得更加珍贵。

当他们这样的做法让我从中受益之后,我想我也会像他们那样(当然,前提是我要有对别人有用的经验),虽然这只是一种普通的助人为乐的好习惯,但仍然给了我莫大的帮助。

我们应该获取得更多

在我基本清楚blog是怎么回事儿的时候,看到了Keso的《交换链接的原则》, 是翻译并挑选后的产物,并且在他的blog上面曾经帖过许久,作为交换链接的原则来使用。这是我第一次通过blog看到翻译过来的精彩的文章,我也曾经把 Keso的这个帖子放在Blogroll当作工具使用。接下来看到最精彩的一篇文章,还是Keso翻译Evan Williams《Ten Rules for Web Startups》,译文叫做《Web创业的10条戒律》,同样非常精彩,现在我还不时地找出来阅读。

像我这样英文水平极差的读者,根据自己蹩脚的翻译,很难能够领会作者的本意,而经过Keso这么一加工,顿时豁然开朗。我们应该获取到更多这样精彩的信息和文章,而在blog风靡的年代更应该这样。

译言是我喜爱的另一个blog,其中每每都会有精彩的文章,通过订阅它的技术与创业栏目,对于一些鲜为人知的信息有了了解,也能够看到许多类似Facebook、Twitter创业及运营的一些具体描述,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资料,通过译言,我获取到了更多的信息。

国内也有比较出色的blog,在和它的读者分享自己的经验,麦田的读书生活就是其中之一。

昨天搜索“用Gmail产生无限的E-mail地址”, 想找到一个详尽的讲解,不过非常可惜,前几页中的内容几乎是完全相同的,第一个结果是什么样,后几个结果还是什么样,对我一点儿帮助也没有。Keso翻译 的那篇《Web创业的10条戒律》也漫天遍野的遍地都是,有的写了出处,有的干脆直接就据为己有。再强大的搜索引擎,面对这样的重复内容,对我也不会有丝 毫帮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无法获取更多内容。

通过互联网,我们应该获取得更多,可在国内,这样的情况却不多。

需要面向的对象

我们每时每刻都会面对一些不同的对象,早上起来,我们要面对牙刷、毛巾和洗手间,工作会面对 形形色色的人和物,他们可能是你的同事、合作伙伴、客户,从城市的一端赶往另一端需要乘车,找人的时候我们需要用电话或者发E-mail,等等。需要面向 的对象的范围太广,需要我们用时间、经验等方法来面对。

如今各式各样的网站就够我们面对的了,当然也包括制作各种各样网站的人,他们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用户。Yahoo!面对的对象非常广,浏览新闻的、 使用Yahoo! E-mail的等。Flickr面对的对象也不小,上传照片的人、浏览照片的人等。Yahoo!和Flickr需要面对的对象并不完全相同,但有一部分会 发生重叠,就是网络相册的应用部分,而这部分是以Flickr为中心画出的那个圆圈。Flickr没有必要理会浏览新闻的人,它只需要服务好自己的照片用 户就好,而Yahoo!就不同,网络相册只是它的一个细小的分支,Yahoo!没有精力把时间全都放到网络相册服务上面。其实,这已经是一个不平衡的天 平,在面向网络相册用户的时候,Flickr占足了便宜;而Yahoo!除了为自己的网络相册用户服务,还要面向其它几十上百种网络用户服务。

在Web 1.0的门户时代,门户们疯狂的扩大着自己的覆盖面,尽可能的提供各种各样的网络服务给自己的用户,虽然它们也曾经面临泡沫的险境,但还是挺了过来。 Web 2.0们来了,它们精通各自的领域,并孜孜不倦的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内不断的带给用户惊喜。就像上面例子中的Yahoo!和Flickr那样,Flickr 只在网络相册方面纵向深撅,为了能够面向更多用户和挑战,Yahoo!不仅要横向覆盖以扩大自己的网络服务面,又要纵向挖掘每一个网络服务的深度。如果是 在网络相册用户的角度来看,Flickr显然更受用户喜爱,而Yahoo!是在做出力不讨好的事儿;如果从全部网络用户的角度来看,喜爱Yahoo!的用 户更多。

目前,像Flickr这样出色的Web 2.0服务越来越多,它们在与Yahoo!们抢夺着用户和市场。Bloglines在Web RSS阅读器市场中,显然要比My Yahoo!更受欢迎;Feedburner则几乎垄断了RSS内容输出市场,对个人blog而言更是这样;Technorati在blog搜索领域独树 一帜。越来越细分的互联网市场让Web 2.0企业越来越受到宠爱,这种宠爱是用户参与其中并享受自我分享的,你甚至可以直接了解到对方的所有信息和资料,“面向对象”成了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 过程。在这样的一场抢夺战当中,Web 2.0企业显然占据了高端市场,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旗帜,迅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群,自身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也逐步扩散,年度10佳Web 2.0网站吸引的眼球绝不会比任何一家巨头少。

在互联网市场中,Web 2.0服务就像一条长尾,Facebook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吸引了上千家Web 2.0服务加入自己的Apps,它通过Web 2.0这条长尾来面向自己的用户群,并让加入进来的网络服务从它这里得到益处。如果Facebook让Yahoo!们加入进来,显然不太恰当,从这个角度 来看,需要面向对象的需求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会不同。

Web 3.0来临的时候,它需要面向的对象是怎样的?

联想的SaaS之路

昨天,联想低调推出了联想研究院的实验室。我相信,LenovoLabs的推出是经过了精心策划和准备的,就目前它所提供的内容和服务而言,这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服务涵盖式的Labs。从Best4c betaScheduler online协作式安全百科MindMap一直到任意通,LenovoLabs已经涵盖了在线画图工具、个人在线时间管理、安全百科、思维脑图和个人网络应用集合等方面。同时,LenovoLabs“我的Labs”功能,为有一定功底的用户提供了一个参与、展示的平台。

在收购了IBM PC及相关业务之后,联想已经进入全球PC领域前列,如今,联想研究院迈出了SaaS的脚步,这对于自身的服务是有极大好处的。一方面,用户可以通过认同Lenovo PC,从而认同Levono Software;另一方面,用户可以认同Lenovo Software,从而认同Lenovo PC。这种双向模式无疑将推动联想业务的发展。

非常合我意的是,LenovoLabs目前所推出的服务,都是基于Web方式的,这是非常切合互联网目前发展状况的。当然,一些软件联想还是会加入 到PC中去,但Web方式的服务,更符合如今的后PC时代。其中的一些服务,是非常好的工具,已经是简体中文版的了,非常适合国内用户使用。

我更看好它的个人Labs功能,随着加入的用户越来越多,更多的创意和软件都可能加入进来,成为联想研究院的思路,在Web 2.0时代,能够一开始就这样做,LenovoLabs一定会感受到来自用户的力量,以及来自群体的智慧。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LenovoLabs的速度比较慢,需要用户较大的耐心。

安全登录入口

你可以说QQ号码被盗过N次,也可以说QQ病毒时刻都威胁着它的用户,但问题是,腾讯的服务 器真的那么脆弱,导致了这些问题吗?问题的本质在于,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完全没有达到自我保护的要求。IM已经成为了病毒第二大传播途径,这些病毒针对的 对象,绝大部分都是客户端,那么,谁来提供一个安全登录入口呢?

前几天听说360安全卫士要做这项工作,为网吧等公众场合计算机提供QQ的安全入口,防止盗号和病毒的发生。这是一件好事儿,不论腾讯是否能够容忍,它都是一件对用户非常好的事儿,起码,已经有人开始重视这些事儿了。

一个安全登录入口其实并不简单,就像杀毒软件一样,等你的计算机里面有病毒存在,杀毒软件的功能就几乎为零了。隔离也好,清除也好,许多时候并不像销售给用户那么容易,到最后,还是需要通过重做系统来解决。

从微软的MSN到腾讯的QQ,多少病毒他们都毫无察觉,更别提有什么好的对策了,包括现在的Twitter,只要包含链接的内容,就有可能被病毒侵 袭。对于这种情况,第三方的网络安全公司会有机会,因为不论MSN或是QQ自己来做,都无法覆盖众多的“病毒链接”,交叉和重叠的特点让第三方能够合理的 介入进来。目前,腾讯也只是在消息的链接中加了提示,并没有有效的防止病毒作用。

Google在搜索结果中会提示用户,哪个链接是不可信的,面对这么大的一个市场,难道只有360希望介入进来吗?还是觉得无利可图的更多一些?

PC pk 后PC

Gmail(Web E-mail)和Outlook 2007(PC E-mail)的PK,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Google和微软的PK,Outlook代表了微软的PC时代,Gmail则代表了Google的后PC时代。

Outlook 2007的功能异常强大,尤其是商务方面的功能,比如会议、约会、便笺等,同时,它里面也集成了日历、任务等工作、生活中常用的功能。与以往的版本相比,2007版的商务应用气息更加浓厚,从里到外都体现着商务的氛围。

Gmail就不用我多说了,它的优点随便都能够搜到一大堆,但它的商务方面的功能与Outlook 2007相比就略显逊色。从简单化方面而言,Gmail优势明显,在任何一台能够联通互联网的PC上面,你所有的历史记录和资料就全都有了。

其实,这里并不是要讨论谁好谁不好,而是通过这两款产品的使用,你能够发现这两家巨头之间的一些区别。PC时代,微软是当之无愧的王者,它是世界上 最赚钱的软件工厂,并且,它生产出来的软件几乎能够被安装到每一台PC中。无论如何,微软都会死守它的领土;无论如何,PC领域内的技术,微软是绝对领先 的。现在,微软一面在死守自己的领土,一面在学习将它扩展到互联网领域。

搜索是Google的领土,这也是它必须死守的领土,围绕这这块领土展开的一系列的收购和开发,都是为了能在这块领地上获得更好的收成。 Google不断的提升用户体验,提高访问速度,就是为了让网络速度与本地速度接近点儿,再接近点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Google的梦想在一步步的实 现,用户围绕它也越来越紧。

目前来看,这两家企业的主轴虽然都围绕着计算机,其实差异非常大,微软的产品都是从软件销售入手,凭借微软强大的品牌和占有率优势,慢慢的扩散至互联网中,Google则完全通过Web方式,让用户有了崭新的体验。

从目前看,不论是PC还是后PC,任何一款产品都不可能适合所有的用户群,它们都会有各自忠实的用户。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将来的市场会不断细化, 比如,Office 2007和Google Docs谁能够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在更加细化的市场中,谁能够在更多的产品(服务)领域占据更多的优势,谁就能真正成为强者。

一个产品的好坏是一个问题,商业运作则是另一个问题。这其中就会发生许多微妙的变化,谁都有可能占据上风,也有可能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一件事儿应该影响到一个地区

下午和朋友在Gtalk上面聊天,有些感悟写下来放在这里,相信对我们会有促进的作用。

我们这里的人才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当然,和发达地区相比要差很多,但就满足我们本地的互联网建设需求,还是基本够的。但是,为什么本地的互联网发展缓慢,眼光不够?技术达不到?还是我们这里缺乏真正的投身到互联网行业的精神?

创建一个网站并不难,但是如果要做出一个有点儿影响力的网站并不那么随意(容易)。讨论一次肯定是不够的,和做事一样,它也需要坚持,和志同道合的 人一起坚持下来,它才是有意义的。这样坚持下来,你会发现其实一个网站除了自身的团队,还会有周围许多关心和支持它的朋友们的努力。

别去想一定会怎样怎样的未来,也别掉入先前案例中的陷阱中,你要做的就是你自己,就是一个能让你长久坚持下来的事儿,除此之外,就是多和身边的朋友们交流,把那些火花详尽的记录下来。专业的精神是每个人都会敬佩的,它更需要坚持。

做一件事儿,能把周围的朋友们都吸引过来,并且创造条件让大家经常在一起讨论,依靠大家的力量,影响这个地区这个行业的人们,这才是我要达到的目的。

免费意味着什么?

昨天几个朋友在一起喝茶聊天,谈到了免费这个话题。这其 实是一个非常好的话题,它甚至值得任何行业的人进行认真、积极的讨论。免费有两层意思:1.对用户免费,免费送给用户一些好处(礼品、积分、T恤等),把 更新、更好的产品继续让用户免费使用,并且免费为用户提供90%的服务;2.并不是全部免费,要分清楚:谁是长期免费使用的用户,谁是给你付费的用户(有 许多的案例可以参考和借鉴)。

讨论的结果证明,我们的讨论并不是没有意义,而是非常有价值的。比如,一个服务场所,它并不销售商品, 是不是它的服务费就没有可能免掉?如果免掉服务费,怎样通过其它办法和途径赚回来?其它办法和途径赚回来的,比原来的多还是少?新的收费方式是怎样的?新 的收费方式会起到奇兵的作用吗?……这样的话题能够激发整个团队思想的高度集中,能够让原本并不很了解行业的人员加深理解,能够碰撞出许多火花。

Google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例子了, 在她所有的服务中,99%都是免费的:Gmail、Blogger、Feedburner、Google Docs、搜索……。最重要的是,这些免费服务中,几乎都是行业里面领先的和获得用户认可的。她的AdWordsAdSense是能够为她带来丰厚收入的工具。Google的免费对象和收费对象分别是谁,把这个作为参考或者借鉴,将是非常有价值的。QQ也是个非常不错的例子,她的基本功能都是免费的,但她也同样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同时你也要分析,为什么当年263的收费邮箱没有获得成功,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等。换句话说,你需要找到恰当的收费对象和模式。这是你需要做的第二步。

针对不同的行业,当你真正找到了免费的途径和收费模式,你的业务也许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比如,电视是怎样变为媒体服务的?Google是怎样成为广告商的?手机到底是不是媒体?

能够看到基于免费模式的商业模式,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寻找的终极模式。对谁收费,对谁免费,怎样盈利。免费是在合理的模式下,为你产生回报最好的途径。

Twitter的大旗之滔滔篇

Twitter的大旗中,我曾说过:

就像Blogger那样,只有当门户、搜索和专业的blog网站的出现,才会最大程度的推进blog的发展。豆瓣已经融合九点和语录(现在叫语录)于一身了,这是一个标志,相信很快门户等代表互联网的企业会将Twitter概念进行修改,然后添加到自己的服务中来。

在豆瓣之后,腾讯的滔滔上线了。虽说腾讯是模仿ICQ推出自身拳头产品QQ的,但它的能力没人敢小觑。如果滔滔只是个类似饭否的国内Twitter的Clone产品,你大可不必关注它,但在马化腾手中,就会大不相同。

越是大型企业,它的行为就越保守,IBM 能成为科技界的常青树,要归功于它的二字秘诀——保守。腾讯现在不能算小企业,所以它的行为保守没什么错。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引入Twitter概念和服务进来,并完全以一个独立域名单独运作,你可以说腾讯没什么创意,但你不得不承认,它已经足够胆魄,因为它是国内4大门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撇开滔滔与Twitter的比较,我认为,即便滔滔只是一个增加QQ用户间黏度的服务,腾讯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世界上不会有完全相同的鸡蛋,也不 会有两个Twitter。我唯一能够确定的是,Twitter的概念蔓延开去的时候,与滔滔相比,Twitter被收购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滔滔。在本地化问 题上,滔滔占据着绝对优势,虽然落后于饭否们,但赶超它们也只是几天的时间而已。

从QQ开始,腾讯已经在国内互联网市场为自己筑起了一道城墙,在城墙里面,是腾讯世界第一大IM服务提供商的皇宫。在与MSN、UC等对手争夺市场 的同时,它的市场不仅没有缩水,反而急速扩大,并且,让自己的用户成为了腾讯的摇钱树。因为Twitter与IM暧昧的关系,腾讯凭借在IM市场中灵敏的 嗅觉发现了目标。

如果说豆瓣的广播将Twitter的概念向前推进了 一大步,那么,腾讯推出滔滔将标志着国内互联网巨头们的“Twitter”之争正式开始。即便有众多的用户对QQ不满,可它飞速增长的用户数量以及令人惊 羡的收入有力的做出了回击。我也对滔滔进行了试用,它的确和Twitter有着许多区别和不同,但我可以肯定的说,滔滔是非常适合国内用户使用的本地化 Twitter第一人。

对我们而言,Twitter未必会一直坚挺下去,与腾讯强大的网络资源比起来相去甚远,QQ对自身产品的“有力”保护,这些都是滔滔的优势所在。为 什么要对滔滔那么严格要求,它甚至只需要适合国内20岁左右的用户使用,就完全够了,滔滔绑定手机的收入,也许很快就能够超过滔滔维护的成本。在国内市场 中,我看好滔滔。

让我们来猜猜看,下一个会是搜狐、网易、新浪,还是百度?

Twitter的大旗(2)

在写Twitter的大旗一文的时候,就在想Twitter对互联网应用的另一种革命性的推进,译言的这篇文章说出了Twitter的划时代意义。

电子邮件让我们的沟通有了一种全新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它仍然是我们最常用的互联网应用之一。随后的IM仍然是围绕着沟通进行的,它叫做即时通信。 现在的Twitter在沟通方面提出了新的概念:140个字之内的沟通。至于用户是否愿意公开,则完全由自己决定,Robert Scoble的Twitter除了自己的140个字外,还有许多140个字以内的信息回复,这和电子邮件的功能类似,只不过电子邮件是完全隐蔽的,而 Twitter给了用户足够的选择方式,隐蔽或者公开。将来,你的邮件地址可能就会是Twitter.com/username了。

在Twitter成为豆瓣的广播之后,我相信它的概念一定会成为各大网站的标配,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它们之间的互通怎样实现?在电子邮件应用中,我 Gmail的邮箱可以发邮件给Yahoo!的邮箱,也可以发到Homail的邮箱去。本文所说Twitter对于互联网划时代的意义就在于,当它成为各大 网站的标配,所有Twitter概念的服务之间的互通形成之后,Twitter会成为继电子邮件和IM之后第三个互联网通信概念。Twitter可能并不 适合传送文件的用户间使用,不适合需要长篇大论进行讨论的用户使用,但它适合在140个字内直抒胸臆的用户沟通使用,它适合不爱输入标题的用户使用。 Twitter就是一个最简便的邮件群发应用,你完全不用挨个输入邮件地址,它能够一呼百应。

除了上面所说的,Twitter也是blog的一次划时代革命。比如,我的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Twitter里朋友的答复,而blog的效率就 要低很多。http://twitter.com/username 已经是一个类似 http://username.blogspot.com 的全新的blog,这里有每一篇140个字以内的帖子,这里有RSS Feed,用户可以对任何一个帖子进行Reply,如果你有空,还可以把你的Twitter装扮一新。用户可以通过Web、IM、Mobile Phone随时发布帖子,可以通过它们接收新信息,可以使用TwitterFox接收、发布或者回复信息,可以使用TwitterFeed把你的blog链接发布到Twitter。围绕Twitter的服务有许多种,重要的是,它们都是为了用户能够方便的使用Twitter,以后,会有更多的应用为Twitter概念服务。

结合TinyURL的服务同样是为Twitter140个字内的要求服务, Twitter必须足够简洁,足够言简意赅,足够直入主题。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浏览140个字不会花费我们太多时间,但它已经能够带给我们足够丰富的 内容。除了Twitter的沟通功能之外,信息提供也是它的功能之一,高质量的Twitter能够利用140个字的容量带给你简单明了的信息内容,有时会 加上一个简洁的链接。这让我想起了Google Talk,它也是一个功能齐全但非常简洁的IM,它的好处用者自知。Twitter有用户自己输入的内容,也可以有类似目录功能的简短链接,但这些都最多 只有140个字。

如果想知道我最近去哪儿玩了,照片地址在哪儿,到Twitter上面一看便知,我没必要专门很正式的写一篇blog给我的读者,更不必写电子邮件通 知我的朋友,你完全可以在IM上面随时收到我的行踪。我和朋友之间的交流你也随时可以在Twitter上面看到,你完全可以把它当作我和朋友之间的邮件内 容。

现在,我在瞅着谁在豆瓣之后增加Twitter概念。(腾讯的叨客已经上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