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率先告诉世人,做门户网站不仅可以拥有大量用户,还可以赚大把的美金。那个时代,是门户的时代。那个时代,能够在门户网站上面做广告的企业,都是挺牛的企业。那个时代,想要看新闻,去
新浪 和
搜狐 没有太大的分别。门户火了,它们的点击量成倍的往上涨,它们烧钱的速度非常快,他们的队伍开始迅速膨胀,甚至,他们开始对电子邮件服务收费。不长的光景,泡沫来了。
短信带来的利润是谁也没有想到的,它几乎成了我们门户网站的救命草。随后,
盛大 又告诉我们,游戏是非常赚钱的,
网易 和
腾讯 纷沓而至。再后来,
Google 火了,于是,大家又开始重视搜索。这一大圈儿兜的有些辛苦,而随着Web2.0概念的升温,门户们开始郁闷了,我们到底算什么,我们到底能做什么,我们能把什么做大?看看那么点儿人创造的产品(
Flickr 、
del.icio.us 、
Bloglines ),却很是在全世界互联网上风光了一把,而我们这么大的团队,却无法去兴风作浪。
门户网站应该转型了。现在的老网民看新闻,都会去新浪;网易也不再理会自己在三大门户中的排名,专心研发自己的产品;腾讯不管增加什么新业务,也不忘记自己手中的优势;就连Yahoo!也发布了自己的新网站系统。这些迹象都表明,门户需要转型。当然,转型也需要保持自己原有的优势,如果新浪放弃自己网络新闻老大的优势,而转去做游戏,就有点儿得不偿失了。
转型,并不意味着门户时代已经过去,也绝不是说互联网不需要门户网站。Google需要为用户提供
内容 ,Yahoo!需要为用户提供内容,
MSN 也同样需要为用户提供内容,只是各自有不同的形式而已。但是,一个门户一定需要有自己的特点,要有自己独到的地方。
新浪新闻 就有它的特点,很多内容只有在它的网站上才会有;网易的邮件是国内相对较好的,它也因此而拥有了大量用户,这也是它的特点。博客受用户的喜爱,新浪利用名人效应,吸引了众人的眼球,这也是它的独到之处。总之,你要给用户一个去你那儿的理由。
门户也是由一个个产品,一个个频道和一个个的服务堆砌而成,其中的产品、频道和服务,就是吸引用户过去的根源。举个例子,一个喜欢
Gmail 的用户,在使用搜索服务的时候,很自然的就会想到Google,这就是产品带来的用户。如果这个用户不知道Google,而Gmail又并不是那么好用,那么他可能就会是其它搜索引擎的用户。同理,Gmail的出色表现,不仅会让用户首先选择使用Google,也同样会首先选择使用Google的其他产品和服务。
门户是个庞大的系统,这个系统中包含有大量的机器,大量的人,还有大量的产品和服务,其中的任何一环脱节,都有可能让它受损。不过,庞大并不是吸引用户过去的理由。在Yahoo!的新首页上,我就可以看到我的邮件、雅虎通好友在线情况、天气以及其它的信息,这样省得我要打开一个个窗口,再去关闭它们,而这些信息,只是在Yahoo!首页的一个不大的方框中。Yahoo!把庞大的东东放在了和我无关的地方,我看到的,只是那么一个小方框和方框中我需要的信息。Bloglines里面收录了上亿的文章,不过我要的,只是
我的那部分 ,其它的,对我来说不仅庞大,而且无用,Bloglines把庞大的部分从我这里去掉了。再庞大的系统,在用户眼中,表现出的就是这么一点儿,做好了这一点儿,也就留住了这个用户。如果能让庞大的系统做好越多的点儿,那么这个庞大系统也就拥有了越多的用户。Google给用户看到的就是那么几十K,但这并不影响用户对它的喜爱甚至是信任,因为这几十K背后庞大的系统,能够满足众多用户的不同需求,在你敲完回车后,展现给你的,就是你需要的。这才用户喜欢的庞大系统,这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庞大系统。
现在,信息过载已经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不是说门户们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不够全、不够多,而是太全、太多,以致我们有些招架不住了。门户们总是想让自己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但这可能吗?
一个只有放大功能,没有衰减功能的系统,注定是不完备的,其结果很可能是--崩溃 。SNS、BSP、IM,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只不过,在门户网站上,它表现得更为突出而已。
门户都有自己的搜索引擎,而上面的问题,在搜索引擎中也同样存在。各大搜索引擎都在相互攀比谁收录的链接更多,用户在搜索引擎中搜索,给出的结果往往几十上百万,用户哪儿有那么多功夫都看啊。准确地衰减,才是搜索引擎需要做的。
希望有一天,我随便登陆一个门户,就可以看到我想要的信息,而这些信息,都是庞大系统精心为我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