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一月 13, 2009

分享商品,还是分享使用感受

前天购买了几件茶具,使用时那份喜悦的感受在那天的帖子里有所提及 ,有个想法在脑子里转了一天:“我到底是在跟读者分享商品,还是分享使用感受?”如果都有的话,我更看重后者,所以虽说在淘宝开了店,但总觉得那里的“电子商务气息”太重,有些卖家吹嘘的不次于某些洗发水广告,而且有这样或那样的限制,所以并没有如约公布出淘宝店铺的地址。我希望能在blog之外的地方进行尝试,Google Sites 是第一个随之跳出的产品(当时还有想过Google Notebook ,不过并不是首选),于是就有了“交易吧 ”。

当我一气儿鼓捣下来之后,有两点体会最深:
1.Google的产品彼此间的衔接真的很棒。很方便的就实现了Google Analytics 、Google WebMaster 与Google Sites之间的合作,以及实现了各自的功用;
2. 要做到Twitter那样的简单非常非常不容易。这也间接考验了我对“交易吧”需要用到的,免费的第三方服务的掌握状况。讨论组1 和讨论组2 的位置,以及选择哪个服务作为讨论组,也让我考虑良久。 
“交易吧”是一个尝试,也是一个开始。电子商务是我的爱好,我相信第一个跳出来的想法往往有欠妥的地方,但未必全部欠妥。为此,我也做了认真的准备:亲自使用,并将使用感受在第一时间搭配照片写出来;去掉那些多余的部分,尽量简化;通过免费的第三方服务,增加它的服务面。

08年夏天,我最早的想法产生在这个时候,把三个商品放置在页面上(只要三个),它们需要具有这样的特点:适合生活中使用;它的外形(或外观)与人们的正常定价有较大出入。当时并没有把使用感受作为一个必要的特点,不过庆幸的是,在“交易吧”的诞生过程中,这个特点被列为最重要的。页面设计我几乎等于白痴,这点有些对不起朋友们:)

“交易吧”诞生到现在(5个小时左右),已经让我最初的一些想法变得大相径庭,因为要追求简单,所以在细节上就要求非常严格。总结如下:
1.商品照片。清晰就不用讲了,我个人认为给商品拍照时,越接近生活常态越好,这样才能拉近与购买者、咨询者的距离。VANCL 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尤其是局部放大浏览功能;
2.适度、真实的使用感受描述。“真实的就是最好的”这句话在电子商务中同样适用,你的重点是和大家分享商品的使用感受,不是为了卖商品而卖商品。“交易吧”是要拒绝广告操作方式的,它不会对用户说谎;
3.只要留心,就没有什么事是小事。再简单的页面,用户也能看到你哪怕一丁点儿的用心。别出心裁也是小事,不过因为独特而让你觉得它十分了不起,这就是留心,就是花了心思;
4.这是你的地盘。得与失总是同时出现的,你不可能满足所有人,也别指望能满足大多数人,先从满足前100名用户开始;
5.坚持。需要坚持你的想法,也需要按照你的想法坚持做下去,即使失败。但谁没有失败过?至少它适合你自己:)
我没打算让“交易吧”成为某种商品的专用地盘,我更想让其中的商品定期更替。商品也不一定非得是全新的,二手商品更能体现“分享使用感受”这个中心思想。“交易吧”刚上线的时候,我就在blog、FriendFeed、Twitter以及Facebook上分别进行了复制性推广,虽然至今没什么成效,却也乐在其中。更令我期待的,是跟大家碰撞出更巧妙的构思,更简单的表现形式,以及更新奇的想法。这些想法最好是目前没有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