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明这个问题,先从大家都熟悉的IM说起。
QQ和MSN,你要找谁?
在我处于上网的初级阶段的时候,申请Yahoo! Mail之后,就是申请OICQ号,那个时候我对互联网两眼一抹黑,完全是在朋友的帮助下入门的,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互联网应用,浏览新闻、聊天几乎就能够和上网划等号了。email是非常有用,可我给谁写啊?
当只有QQ的时候,信息匮乏的厉害,就只有几个外地的朋友,逮住一个陆陆续续的能聊一个通宵,因为那个时候大家对在网上聊天还有着极大的新鲜感。后来,MSN也来了,右下角的IM图标就又增加了一个绿三角。但是QQ和MSN的好友几乎不重叠,因为它们各自的天性,网友和熟人之间的确存在着极大的差别。
QQ和MSN,它们的功能几乎是一致的,沟通也好、语音也好,当我只使用QQ的时候,上面的联系人就那么多,让我有聊天欲望的也就那么寥寥几个,加上MSN,可以聊天的范围就扩大了。随着时间的推移,QQ、MSN里面的联系人越来越多,可聊天的对象也随之增加,沟通和语音的范围也变大。随着用户使用的IM数量的增多,信息自然就相对"过载"了。
现在,Skype、Gtalk、POPO、搜Q、UC、阿里旺旺等一大批IM进入这个市场,但这里还是有一个衡量标准,即:如果有用信息越来越多,就不存在过载的问题;如果无聊信息越来越多,也未必就全是过载信息;骚扰信息基本被看作是信息过载的主体。不过随着IM的种类越来越多,从整体上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广,信息存在过载问题,但用户可以选择不使用,或者删除骚扰源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email的信息过载吗?
垃圾邮件基本上是email信息过载的源头,除去垃圾邮件,email基本不存在信息过载的问题。朋友间通信,工作伙伴、同事之间通信,这些与过载无关,因为这些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你可以控制回复的时间。
订阅RSS算不算?比如,我订阅了一个blog的RSS,是因为我喜欢看这个blog,这和过载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或者经过一段时间,你对这个blog的内容已经不感兴趣了,完全可以退订。
email的垃圾过滤功能已经成为信息是否过载的关键,对email挑剔的用户会选择过滤功能强大的email使用,这能从很大程度上过滤过载的信息。另外,Gmail的无穷多地址的方法,也是避免信息过载的一个好办法。
一个出色的email,加上一些随意控制信息量的技巧,显然可以避免信息过载。
怎样就过载了?
大多数有通过RSS阅读器获取信息的用户都会害怕看到大的更新量,比如,你的Google Reader里面每天有5000个以上的更新,你会不会有心理负担?我肯定会有。那么1000呢?我还是会有。100个更新我就比较能够接受了。但是这个更新量我是没有办法控制的,也可能在我订阅的blog中,某几天的文章会比较糟糕,而过几天又会有精彩带来。比较糟糕的文章没有人愿意花时间看,但我总不能在精彩的时候订阅,糟糕的时候退订。又或者,某一天某个blog的更新量奇大,却都是重复的内容(或者把老内容重新发送)。信息过载产生了。
虽说原创的文章内容完全相同的几率几乎为零,但相似的文章还是会让信息过载。比如,Gtalk推出的时候,blogger A会有相关报道和介绍,blogger B也会有相关的报道和介绍,但究竟这样的报道和介绍对订阅者而言,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我采用仔细阅读质量高的blog,对于其它相关的报道和介绍,则直接"Mark all as read"的做法,通过这样降低信息过载的程度。
目前还没有解决这种矛盾的好办法,当初门户网站的信息,都是经过编辑审查过才发布到网页上去的,有一定质量保证。但随着用户贡献内容这个大趋势的发展,智能化、信息合理屏蔽等问题逐渐严重,却又束手无策。
我们理应具备的本领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程度会越来越深,我们应该具备防范信息过载的本领。王建硕说:100多个广播电台的声音如果没有收音机的调谐功能,就是噪音。大量的信息,如果自己没有一个调谐器,选定频段,就只有苦恼的份了。这个例子非常恰当的说明了防范信息过载的手段和方法,只不过在这个例子中,收音机制造商和广播电台已经帮助用户想出了防范信息过载的方法,在互联网中,至少目前,需要用户自己想办法。
Twitter里的好友多了,可能会信息过载,加你为好友的人越多,你所面临的信息过载问题可能就越严重。但Twitter充分赋予了用户控制权,比如你不愿意从Gtalk上收到某人的信息,可以选择"leave",或者干脆关掉Gtalk的提示,转到网站中去查看信息。
再好的服务,都会有用户抱怨你不够好,但你一定要给用户从抱怨到接受甚至离开的权利,给用户留下"欢迎光临"和"慢走,欢迎下次光临"的好印象,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